本技术涉及钢叉领域,尤其涉及一种约束钢叉。
背景技术:
1、钢叉是用于制服危险人员的非致命武器,其主要是由叉头和握持杆所组成的。危险人员往往反抗比较激烈,单人手持钢叉很难将其制服,一般是多人手持钢叉,从不同角度位置叉住危险人员的不同位置,来将其制服。
2、当遇到单人手持钢叉遇到危险人员时,操作者叉住危险人员单一位置,危险人员反抗激烈,仍然有受伤的风险。所以遇到这类情况,操作者只能做到自保,无法有效的制服危险人员。
3、需要说明的是,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,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。
技术实现思路
1、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,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约束钢叉,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者叉住危险人员单一位置,危险人员反抗激烈,仍然有受伤的风险,无法有效的制服危险人员的问题。
2、为实现上述目的,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:
3、一种约束钢叉;
4、包括:约束带;握持杆;叉头,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;拉扯件,活动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;其中,所述拉扯件连接所述约束带中间位置;所述约束带处于展开状态时,所述约束带两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叉头上;所述约束带处于卷绕状态时,所述约束带两端开合连接。
5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约束带包括:第一弹性板;第二弹性板,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弹性板上;带体,包裹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;其中,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的卷绕方向相同。
6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约束带还包括:缓冲部,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板上卷绕方向的一面。
7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第一弹性板两端设置连接头;所述连接头插接在所述叉头上。
8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叉头内摆动设置扣件;所述扣件摆动位置设置第一弹性装置;所述第一弹性装置推动所述扣件扣住所述连接头;所述叉头内活动设置拉动件;所述拉动件分别连接所述扣件和所述拉扯件。
9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拉扯件包括:拨动杆,活动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;第二弹性装置,设置在所述握持杆内;拉绳,分别连接所述拨动杆和所述约束带;其中,所述第二弹性装置弹性推动所述拨动杆。
10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拉绳通过拉块所述约束带;所述拉块上开设拉槽;所述第一弹性板和所述第二弹性板置于所述拉槽。
11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拨动杆上旋转设置杆体;所述拨动杆上开设缺口;所述缺口内摆动设置压板;所述压板的摆动位置设置第三弹性装置;所述拉绳置于所述缺口并绕设在所述杆体上;所述第三弹性装置推动所述压板压紧所述拉绳。
12、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,所述第一弹性板的一端设置延伸边;所述延伸边上设置磁铁;所述约束带处于卷绕状态时,所述磁铁磁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的另一端。
13、与现有技术相比,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:(1)约束带处于卷绕状态时,约束带弯曲,约束带两端开合连接,避免目标挣脱;约束带卷绕住目标后,拉扯件仍连接约束带,通过控制握持杆带动叉头移动,可以对目标进行拉扯控制;并且通过移动叉头将目标叉住,限制目标移动,完成目标的再次制服;约束钢叉可以通过约束带限制目标一处位置,再通过叉头制服目标的另一处位置,可以有效制服目标,避免目标挣脱。
14、(2)通过缓冲部接触目标,避免约束带卷绕时避免夹伤目标;当目标较为瘦小,约束带卷绕目标时,约束带和目标之间存在空隙,目标可以轻易逃脱,通过缓冲部接触目标,可以将目标完全困住。
15、(3)通过拨动拨动杆沿握持杆移动,拨动杆拉动拉绳,拉绳拉动约束带的中间位置,加快约束带的两端相互靠近,完成约束带的快速卷绕;同时拉绳拉住约束带,避免约束带脱离叉头距离较远;约束带卷绕住目标后,松开拨动杆,第二弹性装置弹性推动拨动杆复位,拉绳伸出叉头距离较长,此时可以移动叉头,完成目标的再次制服。
16、(4)约束带卷绕住目标后,目标仍有可能发生反抗,为了方便移动叉头,需要延长拉绳的长度;只需要移动叉头的力大于压板压紧拉绳的力,杆体发生旋转,拉绳通过缺口后移出叉头,使得拉绳伸出叉头的距离延长,就可以移动叉头,完成目标的再次制服。
技术特征:1.一种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包括:
2.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约束带(3)包括:
3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约束带(3)还包括:缓冲部(35),并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板(31)上卷绕方向的一面。
4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第一弹性板(31)两端设置连接头(34);所述连接头(34)插接在所述叉头(2)上。
5.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叉头(2)内摆动设置扣件(21);所述扣件(21)摆动位置设置第一弹性装置(23);所述第一弹性装置(23)推动所述扣件(21)扣住所述连接头(34);所述叉头(2)内活动设置拉动件(22);所述拉动件(22)分别连接所述扣件(21)和所述拉扯件(4)。
6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拉扯件(4)包括:
7.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拉绳(43)通过拉块(44)所述约束带(3);所述拉块(44)上开设拉槽(45);所述第一弹性板(31)和所述第二弹性板(32)置于所述拉槽(45)。
8.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拨动杆(41)上旋转设置杆体(46);所述拨动杆(41)上开设缺口(47);所述缺口(47)内摆动设置压板(48);所述压板(48)的摆动位置设置第三弹性装置(49);所述拉绳(43)置于所述缺口(47)并绕设在所述杆体(46)上;所述第三弹性装置(49)推动所述压板(48)压紧所述拉绳(43)。
9.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约束钢叉,其特征在于,所述第一弹性板(31)的一端设置延伸边(36);所述延伸边(36)上设置磁铁(37);所述约束带(3)处于卷绕状态时,所述磁铁(37)磁性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板(31)的另一端。
技术总结本技术涉及一种约束钢叉,约束带;握持杆;叉头,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;拉扯件,活动设置在所述握持杆上;其中,所述拉扯件连接所述约束带中间位置;所述约束带处于展开状态时,所述约束带两端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叉头上;所述约束带处于卷绕状态时,所述约束带两端开合连接。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操作者叉住危险人员单一位置,危险人员反抗激烈,仍然有受伤的风险,无法有效的制服危险人员的问题。技术研发人员:俞国峰,余明,陈伟,杨可,胡维成,朱桂顺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:无锡市公安局新吴分局技术研发日:20240606技术公布日:2025/2/5